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三尺讲台育桃李 他们用心用情书写援疆情怀

  • 发布日期: 2024-07-11
  • 来源:
  • 访问量:1

在伟大的援疆事业中,成千上万名教师踏上征途,如一束微光、一片绿叶,把更多的希望带向了远方。近日,第二批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教师圆满完成任务,陆续踏上返程。记者从我市教育部门了解到,这些援疆教师中,不乏宿迁教师的身影。7月9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宿迁援疆教师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的经历,感受他们走过的这段精彩的援疆之路。

记忆难忘,希望未来继续与克州交流

“我印象很深,2023年的2月,我们在南京集合,当月11日出发前往克州,先是坐飞机到了新疆喀什,又转大巴前往克州,路上就花费了约11个小时。”来自宿豫区侍岭中心学校的语文教师陈龙回顾起这一年半时间在克州的经历,感触很深,在克州实验小学任教的这段时间,他的工作和生活非常充实,这对他而言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第一次与克州的孩子见面,我就觉得他们非常可爱,那时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通过个人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增长见识。”陈龙说,在教学工作中,他发现克州的孩子都很听话、懂事,一些孩子的成绩不好,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于是他开始努力引导这些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一堂堂语文课中,陈龙和克州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一次次家访中,陈龙也对克州有了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克州的老师都特别友好,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办公室里的氛围很融洽。我上公开课时,会有许多克州的教师过来听课,学习我在授课过程中的好方法,可以说克州的师生都很有朝气,他们都在寻求进步。”陈龙说,在克州实验小学,他看到来自各地的援疆教师都在努力提升受援地的教学质量,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到了暑假,第二批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教师圆满完成任务,陈龙也在近日回到了家乡宿迁,在与克州的孩子分别前,他还对一些孩子进行了家访。“我希望这些孩子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离开克州前,孩子们还为我送上了手工画等纪念品,这让我特别感动,我非常想念他们……”陈龙说,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如果有机会,他愿意再以一名援疆教师的身份,前往克州,与当地的孩子、老师共同学习、成长。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援疆之旅

“李老师,我想您了。”“李老师,等我长大了,我要去宿迁看望您。”……最近一段时间,宿迁市实验小学教师李京彩经常接到来自克州实验小学学生的电话问候。



“去年年初,我得知有机会可以前往新疆支教,便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很快我便跟随大家来到了克州。”李京彩说,尽管在到达克州之前,她对当地的气候变化、饮食习惯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她依然花费了一段时间去适应当地的生活。



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李京彩主要负责克州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开始教学之前,她翻阅了自己所负责班级的学生试卷,了解到他们的数学基础薄弱,计算能力较差。在教学的过程中,李京彩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班级数学平均分提升了十几分。



看着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李京彩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下课后,他们也会和我谈心,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李京彩说,她和孩子们的关系越发亲密,每当孩子们看到她在教室批改作业,总是会主动为自己接水、整理讲台,孩子们的这些贴心的举动,令她感动。

一年半的援疆经历,让李京彩感触很多,分别前,她还有一些遗憾。“今年6月底,我父亲去世了,所以我急匆匆赶回了宿迁,没来得及和孩子们好好说再见。”李京彩说,孩子们都很挂念她,经常通过电话与她沟通,她在电话里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



李京彩的援疆之旅画上句号,这段经历对她来说非常宝贵。“一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为孩子们送去了知识,也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了丰富的阅历,可以说我们是双向奔赴。”李京彩说。

期待更多教师踏上援疆之路

“每培养一名优秀学生,我们就有可能为当地多培养一名高素质人才。”宿迁市实验学校教师马俐在2021年前往克州支教期间,在日记本中写下这句话。

回想那一年多的援疆经历,马俐仍记忆犹新。“2021年,我们共有16位援疆老师来到克州,在这里,我们开启了我们的支教生活。一开始我们对当地的气候、饮食不是很适应,但是经过简单调整后,我们立即投入教学工作中。”马俐说。

左一为马俐


在克州实验小学,马俐主要负责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她着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有课堂充实且有趣味,才能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创设趣味化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为问题情境注入更多活力,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上数学。”马俐说,她还积极参与优化教研组建设,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年轻教师成长。

想要与孩子们相处融洽,就要走近他们。马俐经常前往学生的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有些孩子的父母虽然普通话不是很好,但他们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关心,每次我去,他们都非常热情。”马俐说,她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深切期盼,这让她也暗下决心,要全力以赴做好教学工作。

在克州的那段时间,马俐既要研究学情、备课,还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她每天处理完所有事情,回到宿舍后,时间都要接近晚上8点。“家人知道我工作忙,也很理解我。有一次,父亲生病需要进行手术,他们都没有告诉我。手术结束后,我才知道这件事情,心里感觉很愧疚。”马俐说。



如今,虽然离开克州实验小学快两年了,但马俐依然和当地的部分家长保持联系。“他们经常会发短信问候我,有时我们也会一起讨论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这一段经历令我难忘,也期待更多优秀的教师踏上援疆之路!”马俐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