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玲委员:
您提出的《做好延时服务与职工下班时间衔接,缓解家长“接孩难”问题》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收到提案后,按照市教育局提案办理有关程序,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指示具体研究,提出意见,研究落实举措。提案从优化延时服务,丰富服务内容、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多样化接送方案、完善政策保障,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对缓解家长“接孩难”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市教育局积极予以吸收和落实。
针对其中的3条建议,我们采纳了3条、落实了3条,具体情况如下:
1.优化延时服务,丰富服务内容。一是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本地正常下班时间(夏季作息时间不晚于6:30、冬季作息时间不晚于6:00);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明确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指导学校“一校一案”推进落实。坚持向课堂要效益,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关键领域,以作业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保障课堂教学及课后服务质量。着力丰富体艺、社团、科技等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切实增强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努力把学生吸引在校内。根据学校、学段、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着眼学生成长需求,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设计、开设课后服务课程。1-2年级以科普、体艺、阅读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主,3-9年级以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为主,分层针对性地进行学业巩固或拓展。支持学校引入校外资源,积极争取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专业的课后服务服务。三是建立课后服务质量评估。通过专项督查、调研视导,下发问题核查函、工作提醒单等方式,坚持“边查边改”,总结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及时推广。
2.依法依规做好校车服务供给。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就近入学、公交优先,把校车服务重点放在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二是坚持属地负责、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多渠道推进、多模式并举,研究确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校车安全管理方式。三是对愿意提供学生接送服务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依法办理校车使用许可。不存在“鼓励学校与交通企业合作,开展校车服务”的情况。
3.完善政策保障,加强监管力度。去年以来,我市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外托管机构的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一是完善监管机制。市、县(区)两级均组建了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监管工作议事协调机构,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强化共同监管和联动处置。二是深入排查隐患。各地紧紧围绕登记许可、食品安全场所安全、从业人员管理以及主体责任落实等6个方面的整治重点,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并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强化执法处置。三是强化政策宣传。各地广泛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托管机构开展安全宣传,督促机构负责人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签订安全承诺书。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刚性落实课后服务规定,严格规范课后服务范围,指导各地各校加强课后服务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对于托管机构的监管,将依据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来开展,导则对托管机构的工作内容、选址以及建筑安全、消防、环境、灯光等都提出了严格的标准。托管机构作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将由乡镇、街道依据此《导则》的标准对本区域托管开展日常巡查、综合协调和执法工作。
宿迁市教育局
2025年6月16日
联 系 人:李远
联系电话:0527-84389861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协提案法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