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教育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27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4319629/2025-00084 分类 重点工作   教育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公开日期 2025-06-16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27号提案的答复

李红玲委员:

您提出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学校、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接到您的提案后,市教育局成立了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主动对接税务、财政、人社、工信等部门,会商制定了办理方案,明确办理程序和时间节点。

针对其中的建议,我们采纳了3条、落实了3条,具体情况如下:

近年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探索科学教育评价体系,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聚力提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政府统筹引导,持续探索科学评价体系

近年来,宿迁聚焦技能型社会构建中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之间的利益诉求,政府统筹制定多元、科学评价体系,引导、激励各方深度参与,推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是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宿迁市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人社部发﹝2019﹞90号)、《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健全完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实施意见(苏人社发【2024】51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2022年出台的《宿迁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破除‘五唯’顽疾,建立科学化、市场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2024年进一步发布《宿迁市乡土人才培养评价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宿迁市乡土人才初、中级职称考核认定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形成“1+X”政策体系,覆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评审、产教融合等领域。市人社局牵头成立技能人才评价改革领导小组,联动教育局、工信局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跨部门协作问题。例如,2024年针对白酒产业“新八级工”贯通发展试点,多部门联合制定《首席技师评聘管理办法》,明确企业自主评聘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路径。

二是激活市场评价机制。市人社局出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质量管理办法》,建立“分级分类评估+动态监管”机制,通过随机抽查、第三方审计确保评价质量。将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100%下放至企业及行业协会,备案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如宿迁遴选洋河酒厂申报试点,首次评聘酿酒师、品酒师两项职业首席技师,时晓、毛淑波被认定为首席技师。宿迁白酒产业职工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可领取800元至4300元不等的补贴资金。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速构建企业技能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出台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办法、技能人才职级晋升办法,为企业职工按月发放技能等级津贴工资。

三是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大培训补助力度。会同市人社局印发《关于发布2024年宿迁市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等指导目录的通知》(宿人社通〔2024〕15号),对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中的各工种初级、中级、高级等分别设定了补贴标准。2024年,全市财政共下达职业培训补贴相关资金1987万元,惠及1.71万人次。支持载体建设。统筹安排资金3000万元,推动淮海技师学院、宿迁开放大学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培训供给更加多元;支持举办宿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承办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搭建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对接平台。安排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专项经费。2024年,市财政安排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专项考核经费,用于对评价机构及其评价活动进行常态化检查督导、外部质量督导人员相关经费等,保证培训评价工作有序开展。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如:“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给与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个人接受符合条件的继续教育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运用多种方式做好政策宣传,实时跟踪政策落实情况,落实落细各项政策。

二、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校企育人质量

一是定制化培养。宿迁紧扣 “615” 产业体系岗位需求,推动职业院校与京东、洋河等重点企业深度联动,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量身定制 “订单班”“冠名班” 200 余个,为企业定向输送高技能人才6000余人,实现 “招生即招工、培养即实训、就业即上岗” 的精准对接。技工教育创新推行 “四单机制”,劳动者按需 “点单”、企业按岗 “订单”、政府统筹 “派单”、院校精准 “接单”,配套 “课堂进车间、企业入校园” 的双场景教学,年均邀请约300名企业导师授课、组织600余名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让人才培养全程锚定产业一线需求,培育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二是深度化融合。宿迁搭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信息平台,实时共享企业用工需求与院校专业设置,促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其中25个产教融合型、8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直接引入企业生产线,打造 “校中企”“企中校”的沉浸式培养场景。校企联合开发124项教材及课程标准,将最新技术工艺融入教学体系,年均接纳600余名教师挂职锻炼、5000 余名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淬炼技能。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试点持续深化,企业技术骨干与院校教师协同授课,形成 “课堂与车间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 的立体化培养模式,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是多元化评价。宿迁打破 “唯理论、唯分数” 的传统评价模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实施“1+X”证书试点,对技能人才开展技能多元评价。如在洋河股份、京东等企业试点技能等级直接认定,以职工日常实绩、实操水平和创新贡献为核心,通过业绩评审、现场答辩等多维考核,已直接认定高级工 3 人、技师 42 人、高级技师 13 人,让一线工匠凭能力 “破格晋升”。同时,探索 “新八级工” 评价体系,在原有五级基础上增设学徒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洋河、芮邦科技等企业率先评聘 18 名特级技师、2 名首席技师,赋予其与高级工程师同等职业发展待遇。这种 “重能力、重贡献” 的评价改革,构建起 “技能等级有梯度、职业发展有通道、人才价值有体现” 的良性机制,激发技能人才深耕产业、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三、拓宽参与渠道,构建评价多元共治格局

激发协会动能、规范三方评价、畅通监督反馈,宿迁市有效拓宽了社会力量参与技能人才评价的渠道,初步构建起政府、行业、企业、社会机构多方协同、共治共享的技能评价新生态。

一是协会主导,标准引领行业深度参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其参与技能评价标准制定与推广。例如,市酿酒协会牵头开发的《白酒酿造工评价技术资源》填补了国家空白,成为行业标杆。大力支持行业协会举办各类技能竞赛与成果展示活动。持续开展“技能竞赛周”、“岗位大比武”等品牌活动,累计选拔并破格认定优秀技能人才400余名,有效树立了“以赛代评、以赛促评”的导向。

二是多方协同,独立公正评价增活力。积极引入并规范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机构数量显著增长,从改革初期的92家增至目前的150家,覆盖全市85%以上的主导产业。明确要求第三方机构立足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政府同步强化对其监管与指导,通过备案管理、质量评估和动态退出机制,确保评价活动的规范性与结果公信力。

三是阳光机制,社会监督反馈促提升。打造“阳光评价”信息平台,公开评价流程、标准及结果,设立便捷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24年妥善处理评价争议23起,对5家违规机构进行了整改。建立健全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机制。评价结果及时向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反馈,作为政策调整、教学改进、用人选才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依据。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技能人才对评价公平性的认可度达89%,形成了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集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强化宣传引导,动态优化技能人才规格标准,持续探索“政府引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技能多元评价治理新格局,为宿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宿迁市教育局 

2025年6月16日




联 系 人:王  启

联系电话:0572-84389664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协提案法制委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