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教育局,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工作办公室,市湖滨新区教育局,苏宿工业园区劳动保障和社会事业局,市洋河新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各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分局、苏宿园区规划建设局;各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建设局;各县(区)城市管理局(分局、综合执法局);各县(区)交通运输局:
为深入实施《全省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23~2026)》,进一步加强全市学生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切实提升学校周边和校园内部交通安全水平,为学生创造安全友好的学习和出行环境,宿迁市教育局、 宿迁市公安局、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宿迁市城市管理局、宿迁市交通运输局研究制定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上下学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宿迁市教育局 宿迁市公安局 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宿迁市城市管理局 宿迁市交通运输局
2025年1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宿迁市中小学(幼儿园)上下学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方案
加强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作,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千万家庭幸福。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强化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管理和秩序维护,努力构建安全、有序、通畅的交通环境,决定在全市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上下学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综合治理、源头防控”的工作思路,以师生安全为核心,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坚持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组织管理齐抓,着力推动全市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由末端向源头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粗放向精准转变,努力保障广大师生及家长安全出行。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完善,对治理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努力实现面向师生家长交通安全宣教覆盖率100%,师生家长交通安全知识知晓率100%,学校“护学岗”设置及护学力量到岗率100%,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率100%,有效缓解校园周边交通压力,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确保师生家长安全。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市级统筹、县区主责。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压实属地责任,进一步明确治理任务、治理目标、治理要求,强化教育与公安、交通、资规、住建、城管等部门的协作,形成治理合力,共同参与、联防联控、共建共治。开展多层次宣传,扩大学生、家长及民众等对开展此项民生工程的知晓面并积极配合参与。
(二)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围绕安全和秩序为核心,围绕完善交安设施、新建和改建停车场、增设临时停车泊位、构建护学力量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以及组织管理、制度完善、教育引导、秩序维护、执法查处等软件服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批、分层、分期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形成任务清单,综合施策,推进整改。
(三)坚持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准确把握常态化和突发性的关系,更注重常态化。各级各类学校要立足本地本校区域位置、学校规模、生源特点及当前需求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把准重点难点,细化任务分工,不搞标准化,不搞一刀切,努力形成并固化治理措施和工作机制。
(四)坚持规范提升、着眼长远。着眼于规范,对全市校园交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硬件、软件短板问题进行集中梳理整治;着眼于提升,做好校园建设前期研判,优化现有校园通行、疏散及空间利用,健全完善“护学岗”等各项制度和机制,加强学生家长出行引导,持续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多方共管护学机制。教育、公安等部门要进一步压实护学岗设置的主体责任,明确维护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的工作职责,严防校园周边道路严重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要统筹公安、教育、学校、社会多方力量,建立“警家校”多位一体联勤联动护学机制,落实分解护学责任,形成护学合力。公安部门要在学生上放学高峰时段设置护学岗,加强上放学时段学校门口及周边车辆、人员疏导,依法查纠制止乱停乱放、随意调头、电动车“一车多孩”等交通违法行为。
(二)增加校园周边停车供给。城管部门要会同公安、住建等部门,大力挖潜校园停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校园周边公共空间,增加停车供给。教育部门要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开放现有校内停车场、运动场地等,设立专门上放学接送或过渡空间,增加临时停车泊位,提高交通供给,最大限度解决校园周边停车难问题。教育部门要会同资规、住建等部门对已建有地下停车场的学校,改造建设“地下接送中心”,对新改建学校,同步建设地下停车场,实行接送车辆与社会车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最大限度解决接学难、送学难问题。住建部门要积极向属地政府争取,大力推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向周边学校开放庭院停车场。
(三)完善校园门前交安设施。公安、教育、住建、交通等部门要全面排查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安全隐患。教育部门要会同住建、公安等部门对照公安部、教育部《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6)》标准要求,按照各自工作职责落实校园周边“五类”必建设施(过街设施、信号灯、禁停网格线、限速标志、学校区域标志)应设尽设,“四类”提升设施(人行道、护学通道、交通护栏、减速丘)能设尽设、“三类”防撞设施(阻车桩、隔离墩、移动拒马)需设尽设,具体建设标准由公安部门提供指导意见。
(四)改善校园周边通行环境。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通过区域、节点“双微”改造,不断提升周边道路通行能力。教育部门要会同资规、住建、公安、交通等部门对紧临国省道、快速路、主干道校门当关则关,对紧临其他道路的校门应开尽开,分散交通流。教育、资规等部门要科学规划设计新改建学校,在新建学校选址时充分考虑周边道路交通容量,避免校园扎堆布局;对老旧学校适时撤并、搬迁,实现均衡布局,缓解道路拥堵;在学校设计环节,严格落实交通影响评价机制,严把建设标准,避免先天性缺陷。城管部门要对流动摊点较为集中的学校周边区域,不定期开展突击整治,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环境。
(五)大力提高公共交通供给。教育部门要全面运转和充分运用现有校车,统筹各方资源,探索多元校车供给模式,解决校车运力缺口。教育部门要主动对接交通运输部门并会同学校,对学生出行方式进行调查,结合校园布局和学生出行需求,合理设置站点,优化公交线路、加密公交班次;对学生居住集中区域、规模较大小区,落实定制公交进校园,增加公交吸引力。
(六)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引导。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治教育的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知法、守法意识,加强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从严落实学校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公安部门要定期深入学校上交通安全课,指导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充分利用校园板报,举办主题班会、家长会,发放交通宣传画册、致家长一封信、观看交通安全教育片等形式,深入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部门要会同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鼓励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多乘坐公共交通、错时接送学生、不乱停乱放、不阻碍交通、礼让斑马线,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事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配合,用好各方力量,形成“一盘棋”治理局面,推动交通综合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要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治理工作落细落实。
(二)压实各方责任。各地各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组织好综合治理工作,教育部门要落实牵头统筹协调责任,根据工作方案调度推进,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严格落实各项任务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作。
(三)强化经费保障。市政府将把中小学(幼儿园)上下学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列入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在全市遴选100所学校作为重点实施对象。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属地政府强化民生实事经费保障,按计划保证民生实事经费需求,确保项目执行和经费支出进度,充分发挥经费使用效益,真正把民生实事办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四)强化督导检查。要通过“四不两直”检查、“回头看”检查、“交叉”互查、督学专项督查等方式对综合治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学校及周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要立足部门职责,明确专人盯防,跟踪督促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切实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防止风险累积、酿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