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 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校园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2.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1. 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由学校领导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工作小组
(1)抢险救援组: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解救受困人员,排除危险隐患。
(2)医疗救护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
(3)治安保卫组:负责维护校园治安秩序,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4)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确保水电供应等。
(5)信息发布组:负责收集、整理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师生员工和社会发布准确信息。
校园应急主要包括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
三、应急分类
(一)自然灾害应急
1. 地震
保持冷静,迅速躲在课桌下、墙角等坚固物体旁边。
用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
地震停止后,按照老师指挥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2. 洪水
听从老师安排,向高处转移。
避免靠近洪水区域,不要在洪水中行走。
3. 台风
关闭门窗,固定好易被风吹动的物品。
不要在广告牌、大树等危险区域附近停留。
(二)安全事故应急
1. 火灾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
按照疏散指示标志迅速撤离。
切勿返回火场取物品。
2. 踩踏
保持冷静,避免拥挤。
若被推倒,应尽快爬起或抓住坚固物体。
大声呼救,引起他人注意。
3. 意外伤害
轻微擦伤等可由校医进行处理。
严重受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简单止血包扎等急救措施。
(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1. 传染病爆发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
配合学校进行体温检测、隔离等措施。
发现病例及时报告老师和学校医务室。
2. 食物中毒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
尽快就医,并向医生说明食物情况。
保留食物样本以便检测。
为了有效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校园环境安全稳定。
四、预防预警机制
1. 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2. 预警监测
(1)建立预警监测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和预警。
(2)密切关注气象、地质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五、应急响应
1. 分级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2. 响应程序
(1)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学校应急指挥中心。
(2)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工作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各应急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医疗救护、治安保卫、后勤保障等工作。
(4)信息发布组及时向师生员工和社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六、后期处置
1. 善后处理
(1)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安抚工作。
(2)对受损的设施设备进行修复和重建。
(3)组织心理专家对师生员工进行心理疏导。
2. 调查评估
(1)对突发事件的起因、经过、处置过程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2)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七、保障措施
1. 队伍保障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3. 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通信保障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通信畅通。
4. 经费保障
将应急处置工作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附则
1. 本预案由学校制定并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