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处室、年级、部门: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为做好我校 2024-2025学年学生资助工作,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宿迁青华中学 2024-2025学年学生资助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1:宿迁青华中学 2023-2024学年学生资助工作方案
附件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申请说明
附件3:关于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的相关说明
附件4:江苏省学生资助线上申请指南
宿迁青华中学
2024年8月30日
附件1
宿迁青华中学 2024-2025学年学生资助工作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苏教助〔2021〕1 号)、《关于印发〈江苏 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苏财规〔2020〕28 号)、
《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
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苏教助〔2019〕1 号)、宿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现就做好我校 2024-2025学年学生资助工作,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罗天阳校长为组长,各年级分管校长和年级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年级主要负责人为年级学生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成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资助办公室”),高大海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助学政策解读、数据汇总及上报工作。
二、成立资助认定工作组
各年级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资助工作人员参加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在认定过程中,以适当方式邀请学生代表及家长代表参加。工作组负责核实认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认定方式有家访、个别谈话、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等。认定过程中应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和家长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三、本学期全校助学工作流程
1.政策宣传和线上申请(9月1日-10月08日)。各年级各班级主要宣传方式是开学第一个周末发放纸质宣传单(附件2),利用回执单确认家长都已知晓资助政策以及初步收集经济困难家庭名单;另外要通过转发家长群、召开家长会、张贴公告栏、在教室内张贴资助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资助政策和申请流程。
2.经济困难生认定(10月10日-10月30日)。各年级资助工作组对提交申请的学生进行困难认定。对不达标准的学生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完善资料,提交后学校继续组织认定,仍不合格的不予资助。一学年认定一次,非必要不变动。学生线上申请一次后,系统中就有该生相关资料,第二年再申请只需要简单修改就可以。
3.数据上报(11月5日-11月15日)。
4.经费发放(12月10日前)。我校统一发放到学生的社保卡上,社保卡有问题的发放到学生的建行账户。
5.获助学金学生家长填写回执单(12月30日前)。
6.强化资助育人(全年):关注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完善资助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资助工作育人成效,促进贫困生健康阳光成长。
①构建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
②开展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家访等,全过程、全方位关注思想教育,开展诚信、爱国主义、感恩、励志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位年级主任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本年级资助工作的分工与责任,从严要求,加强对本年级资助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全程把控本年级助学工作进程。
2. 严控质量。各年级工作组做好核实确认等工作,做到不漏不错,应助尽助,校长室对资助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数据有误、延迟上报等不良现象会进行责任追究。
3. 信息安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注意学生数据保密。
4. 各环节留记录。可以是照片、截图、课件、视频、有家长或学生签字的文字说明等,汇总存档,作为工作依据,留备上级检查。
附件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申请说明
(高中教育资助相关政策可关注“江苏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查看)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或儿童,认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①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原建档立卡家庭、脱贫不稳定家庭、边缘易致贫家庭;②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户、支出型困难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特困救助供养家庭、孤儿;③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子女;④残联认定的:残疾学生;⑤工会组织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子女;⑥烈士子女、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子女、因公牺牲警察子女。
(2)学生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
(3)学生家庭收入和资产、负债状况。学生家庭赡养老人和抚养其他就学子女等负担情况,劳动力文化和职业、收入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4)学生消费的金额、结构等合理性。学生本人健康状况等。
2.资助只与学籍有关,与户籍无关,非本地户籍的学生不影响申请资助。家中不止一个孩子,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都可以申请资助。
二、高中教育资助类型
1.高中免学杂费
资助对象:学生属于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脱贫不超过5年),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家庭子女、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孤儿,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子女、因公牺牲警察子女、残疾学生、工会组织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子女等。
资助标准: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按照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不含住宿费)。
2.高中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
资助标准:平均为每生每年2000元,可分为2-3档。
三、助学金申请办法
1.生活补助按学年申请和认定,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每学年新学期开学后向学校申请,经学校认定确定资助名单,分学期发放补助,最迟于学期结束前发放。
2.申请办法
(1)账号生成:学生或监护人向班主任提出申请,提供常用手机号码用于账号申请。
(2)申请流程:生成学生账号后,学生或监护人进入“江苏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不是小程序),点击菜单“服务通道”项下的“资助申请”—“申请国家资助”。登录并如实填写资料,上传真实有效的佐证资料(有扶贫、民政等部门认定的不需要佐证资料,其他需要提供村居委会的困难证明,如果开具村居委会证明确有困难,请上传完整家庭相关资料用于说明经济确实困难)。学生和监护人同时对助学金申请时所填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3)学校组织认定小组对学生所填信息进行审核认定,最终确定资助名单,受助学生助学金将汇入学生本人的社保卡账号上。
学生或监护人填写以下内容并剪裁上交给班主任:2024年9月
本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是、□否),是否申请助学金(□是、□否)。
年级和班级 ,学生身份证号码 ,学生签字 ,
家长签字 ,常用手机号码 ,日期: 。
附件3
关于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的相关说明
一、经济困难生认定依据
(只与家庭经济情况有关,与成绩、品德等无关。认定过程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
1.学生属于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民政部门认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孤儿、困境儿童、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子女、因公牺牲警察子女、残联认定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工会组织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子女等。
2.学生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
3.学生户籍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学校所在地的物价水平和学校收费标准。
4.学生家庭收入和资产、负债状况。
5.学生家庭赡养老人和抚养其他就学子女等负担情况,劳动力文化和职业、收入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6.学生消费的金额、结构等合理性。
(二)如果核实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家庭,不得发放。
1.家庭成员(学生父母)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而不就业的家庭子女;
2.购买高档商品房或进行住房高档装修,购买汽车、摩托车、手机等消费品的家庭子女;
3.学生本人生活中不勤俭节约;
4.经核实,有弄虚作假骗审查部门行为的家庭子女;
5.其他情况:经核实后不困难的家庭子女。
二、认定等级
特别困难:主要指学生及其家庭没有能力提供其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支出。
困难:指学生及其家庭仅能提供其在校期间部分学习和生活基本支出,其余部分需要依靠国家资助政策补充。
一般困难:指学生及其家庭能提供大部分,但尚不能完全提供其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支出。
附件4
江苏省学生资助线上申请指南
一、线上申请
首次登录密码为身份证后六位,登录后可修改密码。
移动端:关注进入“江苏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不是小程序),点击菜单“服务通道”项下的“资助申请”—“申请国家资助”。
点击新增按钮,阅读须知,点击已阅读,进入信息填写页面。
电脑端:网址是http://jsxszz.jse.edu.cn/pros/identity/indexgjzz.action
进入系统后点击【困难认定学生申请】菜单,然后点击新增按钮,进入信息填写页面。
二、填写内容
只要填写申请,系统默认本人(或监护人)承诺填写的信息真实、有效,并向学校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如有失信行为,愿意按《江苏省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接受惩戒。
共需填写六组信息,所有佐证材料都是图片格式
1、个人基本信息
注意:学校所在地(区县):请选择
学校名称:宿迁青华中学
如个人健康状况填写情况为有严重疾病,可上传佐证材料。
2、学生户籍信息:严格按照户口簿上填写。
3、家庭类型信息
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优抚、孤儿、困境儿童、特困职工,这几种类型由政府部门认定,信息自动显示,勿随意修改。
如有异议,请准备好佐证材料反馈到学校。
4、家庭成员信息
填写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基本信息。如父母有严重疾病,可上传健康证明材料。
5、曾获国家教育资助信息
6、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有关信息
近三年受自然灾害、意外损失情况、负债(不包含房贷、车贷等消费贷款)、大额支出、收入来源、住房、车辆情况等。可上传相关佐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