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要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认识新课程,并最终进入新课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调适个人的教学习惯、行为方式、角色地位、教学策略,最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发展上.原有的以市或县一级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模式,由于各校参与人员的有限性、时间的限制性,加上活动经费所受到的限制,无法为每位教师的参与提供条件,同时,活动的针对性也难以面对各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实际问题,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改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题,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成为新课程推进中教研制度发展的必然,同时新课程的推进也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发展提供条件。为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使学校教育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促进教师成长,特制定青华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二、重要性
1.能够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避免教师平庸化等等。
2.把青华中学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三、实施措施
A.宏观
1.科研处负责制定学校长期和短期科研计划。
2.科研处负责制定学校科研工作制度。
3.专门成立课题领导及实施小组。
4.建立学校教科研奖励机制。
5.建立学校教科研信息库。
6.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B.具体措施
第一、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反思
1.建立研讨课制度。以教研组为中心,每人每学期推出2节研讨课(合作备课――听课――评课――指导改进);科研处和教务处每学期推出不同类型的特色课,进行专门研讨。
2.教师积极参加和完成 “六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做一万字的读书摘抄、笔记或心得,参与一个子课题研究,编写一份研究课教案,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撰写2篇教育教学随笔案例。年轻教师每学期做一本质量较高的学科复习资料。
3.教师积极参加非正式的一切具有教科研特点和意味的的活动。
4.鼓励和帮助教师积极总结和发表论文。
第二、教师之间切磋、交流、分享、合作
1.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每月一次:①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②交流、讨论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定期举办教师读书、教研沙龙(由教师提出话题或由学校调研寻求话题;交流读书心得;进行专题辩论或对话;对焦点问题或话题或观念或文本进行讨论等)。
3.创办校园网,开设教科研论坛。
4.定期举办优秀教师论坛。
5.建立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定期学习制度(预先定好计划――时间、主题、主讲人)。
6.学校间联动、互访、切磋。
第三、专业引领,主动学习
1.定期开设校长论坛。
2.继续办好教科研通报和学习材料。
3.不定期请专家讲学。
4.建立骨干教师带队和教师自励制度:①青蓝工程②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科研先导小组③同伴教师自愿结对合作。
5.鼓励教师专业进修。
6.调查、跟踪、总结青华中学名师成功经验,不定期汇编。